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河北 湖北 湖南 海南 黑龙江 江西 辽宁

江苏 吉林 宁夏 内蒙古 青海 山东 陕西 四川 山西 上海 深圳 浙江 天津 新疆 云南 西藏

重庆教师招聘《教育理论综合》模拟题试卷

http://chongqing.hteacher.net 2021-12-09 10:28 重庆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一、单选题

1.“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这说明了( )对教育的影响。

A.老师 B.教学方法 C.父母 D.环境

2.老师采取画小星星,贴笑脸等方式鼓励学生的德育方法是( )。

A.品德评价法 B.榜样示范法 C.陶冶教育法 D.实际锻炼法

3.教师以麻木不仁的态度对待学生,是教师职业倦怠中( )的表现。

A.情绪衰竭 B.去人性化 C.成就感低 D.自我效能感低

4.道德情感体验的表现形式分为直觉情感体验,想象情感体验和伦理情感体验,下列属于伦理情感体验的是( )。

A.歹徒持刀伤人,奋不顾身与之搏斗。 B.周恩来同志受广大人民的热爱

C.爱国主义情感 D.以上都不是

5.青少年喜欢追求时尚、赶时髦,这在心理学上叫做( )。

A.晕轮效应 B.从众 C.模仿 D.服从

6.小王花了十分钟把《静夜思》背下了,再读了五分钟,这种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属于( )。

A.深度加工 B.运用记忆术 C.适当过度学习 D.合理进行复习

7.某教师经常公开向学生说:“读书考大学,是为了自己,不是为了别人,好好读书将来能找到一个好的工作,挣下大把的钱,可以找一个漂亮的老婆,生一个聪明的儿子,可以使人生活愉快,人生充实,前途美好,事业辉煌,所以,我强调读书是为了自己。”该教师的这种观点,违反了我国依法治教的哪项基本原则( )。

A.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原则

B.受教育机会平等原则

C.教育法制统一的原则

D.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8.在家里听到远处传来的火车声和家人的谈话声,明明家人谈话的声音要大于远处的火车声,但你仍然认为远处的火车声音更大,这是知觉的( )在起作用。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9.下列哪种记忆可以通过语言传授而一次性获得,它的提取往往需要意识的参与,如我们在课堂上学习的各种课本知识和日常的生活常识都属于这类记忆。( )

A.动作记忆 B.词语记忆 C.程序性记忆 D.陈述性记忆

10.某生害怕上课点名回答问题,当他发现坐在后排并趴在桌子上时,不容易被提问,于是后来就越来越多的表现出类似行为。从行为主义的观点来看,这是由于该生曾受到(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塑造

11.我国的武术动作教学中,不仅有教练员的动作示范,而且每一个基本动作往往有一个形象的名称,如:太极拳中有“白鹤亮翅”、“金鸡独立”等。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这样的名称对动作技能的促进作用是( )。

A.便于语言编码

B.便于动作形象编码

C.提高学习兴趣

D.便于言语和形象双重编码

12.项羽在鸿门宴中没有听从谋士范增的建议杀掉刘邦,最后落得了英雄末路,乌江自刎的下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项羽最需要培养的意志品质是( )。

A.自制性 B.果断性 C.自觉性 D.坚韧性

13.甲在看书时喜欢做摘抄,乙在看书时喜欢将内容以图表的方式画出来。下面对二者的认知结构的正确描述是:( )。

A.甲具有更具体、更完整的认知结构

B.乙具有更具体、更完整的认知结构

C.二者的认知结构的具体性和完整性水平是相同的

D.二者的认知结构中具有不同类型的信息

14.外语课上,曾老师让教室的光线柔和,提供舒适的桌椅并排成半圆形。曾老师受过演剧和心理学的训练,能够运用姿势和语调并借助选定的音乐使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以此来进行愉快而不疲乏的外语学习。曾老师使用的这种教学模式属于( )模式。

A.范例学习 B.有意义学习 C.暗示教学 D.发现教学

15.在对学生的论文进行评分时,教师可能会因为对学生的总体印象影响到对论文的评价。这种现象被称为( )。

A.破窗效应 B.短板效应 C.晕轮效应 D.鲶鱼效应

二、多项选择题

1.属于注意的分配的是( )。

A.教师上课关注每位学生 B.学生边听课边记笔记

C.学生上课时被室外的喧闹声吸引到 D.阅读时“一目十行”

2.一天王虎和同学发生了矛盾,班主任李老师批评了王虎后,并把他的母亲请来在办公室进行了交流。第二天,王虎又与别班同学发生了打架事件,李老师非常生气,把王虎请出教室。王虎说都怪你把我妈妈找来,他打我,我就去打别人,李老师在事后经过了解才知道,原来王虎的父母在他小的时候就离异了,平时有他的母亲管着他的学习,他的母亲脾气比较暴躁。

通过上述材料可知,要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应( )。

A.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B.尊重、信任学生

C.要了解研究学生 D.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

3.因为想要顺利通过考试,所以学生会上课专心听讲,下课主动完成作业,并且去看之前不想看的辅导材料,甚至生病了还坚持学习。由此可以判断出学习动机的功能有( )。

A.激活 B.定向 C.维持 D.调节

4.以下行为能提高中小学生合作意识的是( )。

A.学生自己组织班级班会活动

B.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小组展示的机会

C.组织集体体育活动和竞赛

D.对学生学习成绩进行排队

5.李老师在做班主任期间,在家校联系中除了平时和家长保持电话联系外,同时利用休息时间到个别学生家里家访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还给家长讲一些教育学生的知识,以便更好的教育孩子。根据《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相关规定,李老师的行为( )。

A.凸显了爱岗敬业精神 B.体现了严谨治学的要求

C.符合为人师表的要求 D.符合关爱学生的要求

6.教师与学生人格平等体现在哪里?( )

A.不用高高在上的眼光看待学生

B.和小学生交流,交谈时要蹲下来保持平等

C.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自己作到,不凌驾于学生之上

D.不以个人的权威或职业地位掩饰自己,不带假面具

7.以下几种现象中,能够典型表现“注意的集中性”的是( )。

A.“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B.“一目十行”

C.学习英语要做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

D.“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三、判断题

1.《学记》中的“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这句话反映了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

2.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则是教育活动的终点。( )

3.教育可以改变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方向。( )

4.在知识学习的初级阶段,模象直观的教学效果优于实物直观。( )

5.世界上最早的师范教育机构诞生于法国。我国最早的师范教育产生于清末。( )

6.能再现的一定能再认,能再认的未必能再现。( )

7.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最早提出了自我效能感的概念。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

8.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等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 )

9.知识再认是知识巩固的起点,在知识巩固过程中占主导地位。( )

10.分组教学中的外部分组指的是按年龄编班的班级内,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等编组( )

四、简答题

1.简述启发性教学原则,谈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贯彻启发性原则。

2.在教学应用中,教师应该如何把握不随意注意的规律。

五、论述题

1.联系实际,谈谈什么是创造性思维?教师应当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六、案例分析题

1.在一节主题班会课上,班主任首先导入本次班会的主题:“每天清扫,清扫的是什么?”然后联系上周全校教工在本班教室开会时教室卫生的不良情况,让上周末打扫卫生的三名同学陈述未搞卫生理由。学生陈述完理由之后,教师让全体学生谈体会、想法或感言。五分钟后,教师感言:感言一:“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感言二:“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比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比矣。”教师问学生:这些话与清扫卫生有何联系?学生深思熟虑后谈出了自觉、责任心、人品、氛围、习惯养成等观点。教师顺势引导到《边城》中的翠翠,进一步谈启发与感受,最后归纳:每天清扫,清扫的其实是心灵。

请根据上述案例分析总结出上好主题班会课的基本要求。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模拟题试卷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环境对教育的影响。题干的意思是虽然你让一个齐人来辅导(你儿子说齐国话),但是周围有一群楚人在干扰,即使你天天打(你儿子)让他学会(说齐国话),也是不可能的;带他来到齐国首都最繁华热闹的庄、岳两地,并让他在这里住上几年,即使你天天打他让他说楚国话,也是不可能的。这句话说明了环境对教育的影响。故本题答案为D。

2.【答案】A。解析:品德评价法是依据一定的要求对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予以评定、褒 贬,使受教育者从中受到教育的方法。

3.【答案】B。解析:玛勒斯等人认为职业倦怠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情绪耗竭,指个体情绪情感处于极度的疲劳状态,工作热情完全丧失;二是去人性化,即刻意在自身和工作对象间保持距离,对工作对象和环境采取冷漠和忽视的态度;三是个人成就感低,表现为消极地评价自己,贬低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根据题干描述,是典型去人性化的体现,因此答案选择B去人性化。

4.【答案】C。解析:直觉的道德情感,即由于对某种具体的道德情境的直接感知而迅速发生的情感体验。想象的道德情感,即通过对某种道德形象的想象而发生的情感体验。伦理的道德情感,即以清楚地意识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则为中介的情感体验。例如,爱国主义情感和集体主义情感就属于伦理的道德情感。因此选择C爱国主义情感。

5.【答案】B。

6.【答案】C。解析:适当的过度学习,指实际学习的次数要适当超过刚好能够回忆起 来的次数。深度加工,是指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的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 记忆的方法,如给材料补充细节、举出例子、做出推论,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记忆 术是一种辅助记忆的方法。

7.【答案】A。解析:本题考察教育政策法规中我国教育法的基本原则知识。

选项A,保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工作必须始终不渝地贯彻实施的一项根本性的原则,也是我国教育区别于西方国家及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教育的根本标志。

选项B,受教育机会平等原则是指公民在受教育方面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不因公民的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的不同或差别而受到不平等的待遇。

选项C,教育法制统一原则是教育法制定的基本原则之一,是指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由国家机关统一制定、统一实施,对全体公民和法人组织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教育法制统一的原则,体现为教育法律法规制定权只能由国家机关在各自的职责权限范围内行使,教育法律法规的执行只能由国家机关或有关机构依法行使,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均无权行使,教育法律法规的效力按发布机关、调整对象及适用范围,形成层次有序、协调统一的整体,以维护教育法制的统一和权威。

选项D,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要求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既要依法行使其教育权或者受教育权,又要依法履行相应的义务,不能把权利和义务对立起来,片面地强调权利的享有或者义务的履行。

由题干关键词“学生读书考大学是为了自己”可知,该教师的观点是教育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导向,所以违反了依法执教中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原则;故此题选A。

8.【答案】D。解析:知觉的恒常性是指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个体对知觉的客观映像在一定条件内保持不变。因此答案选择D恒常性。

9.【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记忆的种类。

A选项,动作记忆是对身体的运动状态和动作技能的记忆。

B选项,词语记忆属于语言性记忆,主要是关于词汇、句子和课文材料的保持等的记忆。

C选项,程序性记忆又称技能记忆,即对程序性知识进行记忆,如该怎样做事情或如何掌握技能,通常包含一系列复杂的动作过程,即有多个动作间的序列联系,也包括在同一瞬间同时进行的动作间的横向联系,这两方面共同构成的复合体是无法用语言清楚表述的。程序性记忆往往需要多次尝试获得,利用时不需要意识参与。

D选项,陈述性记忆以陈述性知识为内容,即事实类信息,包括字词、定义、人名、时间、事件、概念和观念。陈述性内容可以用言语表达。陈述性记忆可以通过语言传授而一次性获得,它的提取往往需要意识的参与。

题干表述的属于陈述性记忆,故本题答案为D。

10.【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斯金纳强化分类的理解。强化理论中把强化区分为正强化与负强化。

A选项正强化是给予一个愉快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

B选项负强化是摆脱一个厌恶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

C选项惩罚会使个体的行为频率下降。

D选项塑造是以连续接近的方式使个体形成一种行为。

11.【答案】D。

1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意志品质。

选项A,意志自制性是指能否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行动方面的意志品质。自制性强的人,在意志行动中,不受无关诱因的干扰,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坚持完成意志行动。同时能制止自身不利于达到目的的行动。与自制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任性和怯懦。任性的人自我约束力差,不能有效地调节自己的言论和行动,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行为常常为情绪所支配。怯懦的人胆小怕事,遇到困难或情况突变时惊慌失措,畏缩不前。

选项,B意志的果断性是指一个人是否善于明辨是非,迅速而合理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方面的意志品质。与果断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优柔寡断和草率决定。优柔寡断的人遇事犹豫不决,患得患失,顾虑重重;在认识上分不清轻重缓急,思想斗争时间过长,即使执行决定也是三心二意。草率的人则相反,在没有辨明是非之前,不负责任地做出决断,凭一时冲动,不考虑主、客观条件和行动的后果。优柔寡断和草率决定都是意志薄弱的表现。

选项C,意志的自觉性是指对行动的目的有深刻的认识,能自觉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服从于活动目的的品质。与自觉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易受暗示性与独断性。独断性的人则盲目自信,拒绝他人的合理意见和劝告,一意孤行,固执己见。

选项D,意志的坚韧性是其他三种品质的综合表现。意志的坚韧性是指在意志行动中能否坚持决定,百折不挠地克服困难和障碍,完成既定目的方面的意志品质。具有坚韧性的人,能够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在压力面前不屈服,在引诱面前不动摇。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就是意志坚韧性的表现。与坚韧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动摇性和顽固性。动摇性是指立志无常、见异思迁,尽管有行动目的,但是,往往虎头蛇尾,遇到困难就动摇妥协而放弃对预定目的的追求。顽固是指只承认自己的意见或论据,但是,当实践证明其行动是错误时依旧我行我素、固执己见。

由题干“项羽没有听从谋士范增的建议杀掉刘邦”可知,项羽在鸿门宴的过程中一直下不了决心去杀刘邦,可知缺乏果断性。故此题选B。

13.【答案】D。解析:认知结构简单来说就是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甲在学习时,习惯采用复述策略,乙在学习时,喜欢采用组织策略,这体现的是甲乙两人在学习时关注的信息类型有所不同。

14.【答案】C。解析:暗示教学法的代表人物是乔治·洛扎诺夫,即教师通过各种暗示手段,将学生的逻辑思维与情感倾向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提高其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使其在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形成最佳的学习状态,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提高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暗示教学的实验先是从成人外语教学开始的。这种教学一般12个人,男女各半,教室幽静,光线柔和,桌椅舒适,排成半圆形,教师坐在末端。老师受过演剧和心理学的训练,能够运用姿势和语调并借助选定的音乐使得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以此来进行愉快而不疲乏的外语学习。

15.【答案】C。解析:晕轮效应是指当人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对其他特征做相似判断。晕轮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现象,是在人们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发生作用的。题干中,教师可能会因为对学生的总体印象影响到对论文的评价,体现了晕轮效应。A项,破窗效应认为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B项,短板效应又称木桶效应,指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D项,鲶鱼效应一般指通过引入强者,来让弱者感到危机、竞争压力等,从而激发弱者变强。

二、多项选择题

1.【答案】AB。解析:本题考查注意分配的内涵及其应用。注意的分配是指个体有意识地将注意力分配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活动或对象上。

A选项,“教师上课关注每位学生”强调教师能够将注意力同时关注在多个同学身上,反映了注意的分配。

B选项,“学生边听课边做笔记”强调学生同时做听课和记笔记两件事,也属于注意的分配。

C选项,“学生上课时被窗外的喧闹声吸引”窗外的喧闹声对正在进行的上课活动是一种干扰,属于注意的分散。

D选项,“一目十行”强调同时瞬间把握客体数目较多,属于注意的广度。

题目考查注意的分配,所以选AB。

2.【答案】AC。解析:本题考查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途径与方法。

选项A,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传递知识的简单工具,或是供学生利用的资料库,教师应当是帮助学生在自学的道路上迅速前进的向导,教会学生怎样学习。

选项B,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教师应牢固树立民主思想,热爱所有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公正地处理问题,用更为宽容的态度去接纳学生的独特个性行为表现,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

选项C,了解和研究学生,教师可以通过观察、谈话,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思想、个性、兴趣、知识水平、学习态度和方法、身体状况等,以便更好地教育学生。

选项D,要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教师的道德素养、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是学生尊重教师的重要条件,也是教师提高教育影响力的保证。

教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了解和研究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要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要发扬教育民主;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正确处理师生矛盾;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等。材料中没有体现BD,故本题选AC。

3.【答案】ABC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学习动机功能的理解。

选项A,激活功能,动机会促使人产生某种活动。

选项B,定向功能,在动机的作用下,人的行为将指向某一目标。

选项C,让学生保持向目标前进。

选项D,学习动机调节学习行为的强度、时间和方向。如果行为活动未达到既定目标,动机还将驱使学生转换行为活动方向以达到既定目标。

题干“因为想要顺利通过考试”导致学生后面所采取的一系列行为是激活功能,学生上课认真听讲、下课主动完成作业是定向功能的体现,看之前不想看的辅导材料、生病仍坚持学习是维持和调节功能。故此题选ABCD。

4.【答案】ABC。解析:本题考查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应该多组织些学生活动,比如组织学生集体活动、班会活动,课上小组机会发言,组织体育活动或者竞赛等,D选项对学生按成绩排名不利于学生的合作意识。

5.【答案】AC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包括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选项A,爱岗敬业就是要求教师对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深厚的感情,李老师的做法体现了他对工作的高度负责。

选项B,严谨治学对教师来说,有两个内容:一是刻苦学习、求知,勇于探求新理论、新知识,做到锲而不舍,学而不厌,掌握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二是认真细致地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坚持真理,求真务实,做到诲人不倦。这是人民教师必须具备的思想和品德。严谨治学,最重要的是实事求是精神。求是,就是根据已有的事实、材料,寻找正确的结论。

选项C,为人师表要求教师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李老师利用休息时间给家长讲一些教育学生的知识做到了为人师表。

选项D,关爱学生就是要求教师有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的情感和爱心,李老师和家长合力共同教育学生体现了他对学生的关心热爱。

故本题选ACD。

6.【答案】ABCD。

7.【答案】AD。解析:注意的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停留在被选择的对象上的强度和紧张度,它使心理活动离开一切无关事物,并且抑制多余的活动,以保证注意的对象得到比较清晰和明晰的反应。“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和“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体现了在被选择对象上的强度和紧张度,体现了注意的集中性。B体现了注意的广度,C体现了注意的分配。

三、判断题

1.【答案】√。解析:“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的意思是如果要想感化和教化民众,养成良好的风俗习惯,就必须通过学校教育才行。这句话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社会政治的关系。

2.【答案】√。解析: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也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归宿。

3.【答案】×。解析: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并不起决定作用。教育不能改变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方向,而只能在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为其所规定的轨道上发挥作用,不能超越这一轨道。教育也不能成为决定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根本动力,教育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过程中,对社会的发展只能起到加速或延缓的作用。试图利用教育来改变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和方向,使教育成为决定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的做法,只能陷入“教育救国论”的误区。

4.【答案】√。解析:模象即事物的模拟性形象。所谓模象直观即通过对事物模象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例如,各种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和教学电影电视等的观察和演示,均属于模象直观。由于模象直观的对象可以人为制作,因而模象直观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克服实物直观的局限,扩大直观的范围,提高直观的效果。从题干信息“知识学习的初级阶段”可知模象直观效果确实优于实物直观。

5.【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师范教育的发展历史。世界上最早的师范教育机构诞生于法国。1681年,法国“基督教兄弟会”神甫拉萨儿在兰斯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师资训练学校,这是世界上独立的师范教育的开始。

我国最早的师范教育产生于清末。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开办“南洋公学”,分设上院、中院、师范院和外院。其中的师范院即中国最早的师范教育。

6.【答案】√。

7.【答案】×。解析:自我效能感是由班杜拉提出来的。从题干信息“阿特金森”“自我效能感”,可知该题是张冠李戴,将主要思想与代表人物混淆了,阿特金森主要是成就动机理论的代表人。

8.【答案】×。解析:课程标准和教科书是基本而特殊的课程资源,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

9.【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知识学习的过程。知识的巩固是指个体通过识记、保持、再认或重现等方式对已经理解了的知识进行长久的保存,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持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识记和保持是知识巩固的起点,在知识巩固过程中占主导地位,所以题干说法错误。

10.【答案】×。外部分组是指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内部分组是指在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班级内,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等编组。

四、简答题

1.【参考答案】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原则。

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①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③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发扬教学民主。

2.【参考答案】

不随意注意也称无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1)尽量消除那些容易分散学生注意的无意注意因素

(2)充分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使学生在课上轻松地注意听讲

除此之外,无意注意也可以由人本身的状态引起。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知识经验和情绪状态,使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需要,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

五、论述题

1.【参考答案】

(1)创造性思维内涵及特征

本质是发散性思维。这种思维方式,遇到问题时,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结构去思考,去寻找答案;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为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需要人们付出艰苦的脑力劳动。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其主要特征有三个:①流畅性,个人面对问题情景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的多少。该特征代表心智灵活,思路通达;②变通性,即灵活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景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③独创性,个人面对问题情景时能独具慧心,想出不同寻常的,超越自己也超越前辈的意见,具有新奇性。

(2)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①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具体做法为:①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②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具体做法为:保护好奇心;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重视非逻辑思维;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③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发散思维训练;推测与假设训练;自我设计训练;头脑风暴训练。

六、案例分析题

1.【参考答案】

主题班会是班主任向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是培养优良班集体的重要方法,因此,开好班会是班主任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想组织一场成功的主题班会,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主题不能过杂,一次班会应以解决一两个问题为宜。材料中在班会中以“每天清扫,清扫的是什么?”为主题,很好的解决了班级卫生不良的情况,同时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其次,要有的放矢,立足于本班实际,要有鲜明的针对性。材料中班主任联系上周的卫生不良情况,针对本班实际提出本次班会主题体现了鲜明的针对性。

最后,班主任要做好“导演”而不是“演员”,主题班会应以学生为主,教师不能包办。材料中班主任让学生充分发表自身看法,通过启发与感受,让学生明白“每天清扫,清扫的其实是心灵”的主题。

关注公众号

推荐阅读:

教师招聘成绩查询入口

教师招聘体检公告

教师招聘体检名单

教师招聘体检时间

责任编辑:马嘉悦

教师教育网 教育信息网 人事考试网 资料下载

>>更多重庆相关信息/资料查看

2024教师招聘笔试:中学语文模拟题 —单选(152024教师招聘笔试:中学语文模拟题 —单选(142024教师招聘笔试:中学语文模拟题 —单选(132024教师招聘笔试:中学语文模拟题 —单选(122024教师招聘笔试:中学语文模拟题 —单选(112024教师招聘笔试:中学语文模拟题 —单选(10

精彩推荐

换一换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咨询

备考资料预约

  • 省份
  • 市区
  • 考试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互动交流

  • 华图教师APP题库下载

  • 微信公众号:htjiaoshi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