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河北 湖北 湖南 海南 黑龙江 江西 辽宁

江苏 吉林 宁夏 内蒙古 青海 山东 陕西 四川 山西 上海 深圳 浙江 天津 新疆 云南 西藏

幼教招聘:理论综合第六篇第三章第一节邓小平理论

http://www.hteacher.net 2016-12-30 17:11 教师招聘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九、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

(一)社会主义改革

改革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之一,也是邓小平理论最具特色的内容之一。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二)改革的目标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种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是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它包括建立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建立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以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变政府职能,改善宏观经济调控,健全市场体系,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内容。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包括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等主要内容。同经济、政治体制的改革相适应,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为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三)对外开放

开放也是改革。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必须实行对外开放,这是邓小平通过对历史的比较和国际的观察作出的战略决策,是我们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基础,同时正确对待资本主义文明成果,从本国实际出发,大胆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文明成果和成功经验,为我所用,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原则。

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引进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发展国际劳务合作和国际旅游业是我国对外开放的主要方式。

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对世界所有国家的开放,不仅限于经济领域的开放,还包括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的全方位开放。

十、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

(一)四项基本原则

1.四项基本原则的提出及其内容

邓小平于1979年3月30日在理论务虚会上作了题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报告。邓小平明确提出了四项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党的十二大修改了党章,在总纲中把四项基本原则作为“全党团结一致的政治基础”。1982年在新修改的宪法中把四项基本原则作为公民的行为标准。至此,四项基本原则载入党章和宪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也就成了每个共产党员和每个中国公民必须遵循的政治准则和行为标准。

2.四项基本原则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在四项基本原则中,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前进的根本方向,人民民主专政是我们事业胜利的保障,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因此,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关系到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败。

(二)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经过长期的历史实践形成的。面对新世纪,党中央领导全党继续推进这一建设的伟大工程。这个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是: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为实现这个总目标,我们党必须解决好“两大问题”,加强“三方面建设”,发挥“三大优势”。

两大问题: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增强党的拒腐防变的能力。

三方面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

三大优势: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

十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和目标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思想道德建设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教育科学文化建设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化建设的智力支持问题。这两个方面密不可分,缺一不可。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

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邓小平从实际出发,着眼于长远目标,提出了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目标。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方针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是围绕和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是促进全面改革和实行对外开放的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精神文明建设。这一指导方针符合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是使精神文明建设和整个社会发展协调共进的方针。

十二、社会主义的外交战略

(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邓小平根据世界形势的变化,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这是因为和平与发展问题不仅反映了世界形势发展的大趋势,而且还反映了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和迫切愿望。世界要和平,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经济要繁荣,生活要提高,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

邓小平对国际形势新发展的准确判断,指明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外部环境条件,奠定了新时期我国外交战略的基础。

(二)我国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战略

新中国成立以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就制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取得了重大成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继承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思想,根据时代主题的转换和国际形势的新特点,进一步丰富了我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思想。

独立自主是指国家的主权是独立的,不允许任何外来的干涉与侵犯,每个国家都有权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独立自主地处理本国对内对外的一切事务。独立自主是我国的基本立场,坚持独立自主就是:

1.坚持把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2.真正的不结盟。

3.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世界和平是全世界人民的愿望,也是我国人民的愿望。我们主张和平是由社会主义制度决定的。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一个长期的和平的国际环境。维护和平主要体现在:

1.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坚持正确处理党际关系的四项原则。

3.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国与国之间存在的分歧与争端。

4.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十三、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一国两制”

“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具有丰富的内容,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概括地说,“一国两制”的含义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一国两制”的基础是“一个中国”。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香港、澳门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中国的中央政府在北京,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2.实行“两种制度”。作为国家主体的大陆地区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则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两种制度长期共存,和平共处,相互支援,共同发展。

3.保证台湾、香港、澳门的高度自治和繁荣稳定。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依宪法规定在港、澳、台设置特别行政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台湾还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4.实行“一国两制”长期不变。邓小平在构想“一国两制”之初,就明确表示港、澳、台回归后,要长期保持这些地区现行制度,并说50年不变,后来又说,前50年是不能变,50年之后是不需要变。

相关推荐:

>>2017年教师招聘考试辅导课程

>>2017年教师招聘考试相关复习资料

华图教师网 http://www.hteacher.net

关注公众号

责任编辑:lmj18

教师教育网 教育信息网 人事考试网 资料下载

>>更多教师招聘通用相关信息/资料查看

教师招聘备考:浅谈教育法规体系的纵向结构教师招聘备考:教育行政处罚种类教师招聘备考:教育法律规范的类型及结构教师招聘备考:情绪理论教师招聘备考:情绪与情感的关系教师招聘备考:社会学习理论

精彩推荐

换一换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咨询

备考资料预约

  • 省份
  • 市区
  • 考试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互动交流

  • 华图教师APP题库下载

  • 微信公众号:htjiaoshi

在线客服×